
最近市场这走势,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。乌泱泱一片红,好像一夜之间牛市又回来了,大盘直奔四千点,就差在K线上焊个火箭发射器了。每次看到这种集体高潮的盘面,我就总想起我们小区楼下那个新开的预制菜小馆子,老板天天在门口敲锣打鼓,高音喇叭循环播放“开业大酬宾,全场八折”,引得一群大爷大妈排长队,那阵仗,仿佛不要钱似的。可问题是,这热闹劲儿能撑几天?预制菜的本质是工业化,图的是效率和成本,图的不是让你吃出米其林三星的幸福感。同样,这种指数的“预制菜”式拉升,背后透着一股浓浓的凑合味儿。
你仔细琢磨一下,现在拉动指数的是什么?是那几家名字我们都能背出来的“巨无霸”权重股。农行走出了一条比我血压还稳定的阳线,中字头、银行股轮番上阵,硬生生把指数扛了起来。这是一种什么操作?这本质上是一种“指标管理”。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临近期末考试,数学物理全线告急,怎么办?突击背几篇语文作文,把总分拉上去,这样成绩单至少看起来没那么难看。至于数学公式会不会推,物理定律懂不懂,那都是“内部问题”,以后再说。现在的A股,就是这个正在奋力拉高总分的学生,指数是那个“语文成绩”,而广大中小盘股票,就是那些被暂时放弃的“数理化”。
这种“指标管理”的极致,就是指数的“可操纵性”急剧增强。原文里提到,几十家头部公司的市值就占了整个市场的一半。这是什么概念?这意味着,想让大盘看起来“很行”,根本不需要千军万马一起冲锋,只需要几个核心军团原地踏步,甚至稍微向前挪一挪,整个战线就在视觉上被前移了。这在地缘政治博弈里,是一种常见的“战略佯动”。表面上看旌旗招展、兵强马壮,实际上主力部队可能正在别处集结,或者干脆就是在原地休整,给你造成一种“我要总攻了”的错觉。对于散户来说,这就麻烦了。你看着指数“飞天了”,以为是冲锋号,结果一头扎进去,发现自己冲到了一个精心布置的“马奇诺防线”面前,人家主力根本没打算从你这个方向突破。你站在那里,进退两难,成了那个最靓的仔,也成了那个最尴尬的背景板。
人性在这个局里,扮演了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。人是一种极度依赖“叙事”的动物。连续几天的上涨,足以重塑大部分人的信心,把之前的下跌和恐慌忘得一干二净。这就是典型的“赌场记忆”。输钱的时候,总觉得下一把就能翻本;赢钱的时候,就觉得自己是赌神附体,仿佛掌握了宇宙的规律。市场的“草台班子”们深谙此道。他们不需要构建一个多么严丝合缝的逻辑,只需要给你一个足够简单的、能让你热血上头的“故事”。比如,“大国重器,估值重塑”,或者,“核心资产,永不眠”。这些故事就像兴奋剂,能让你暂时忘记基本面的羸弱和未来的不确定性。但疫苗总有失效的时候,当药效过去,你看着自己账户里那些跟风买入、却纹丝不动的股票,再看看那个依然坚挺的指数,那种感觉,就好像你兴冲冲去参加一场盛大派对,结果发现自己走错了门,隔壁才是主会场,而你所在的这个房间,只有你和几个同样迷路的老哥,配着一盘凉透了的花生米。
更有意思的是,我们总喜欢在历史里找安慰,但历史往往只会给我们开更残酷的玩笑。这种靠少数权重股拉动指数的现象,并非A股独创。你去看任何一个成熟市场的后期阶段,都会出现类似的“指数失真”现象。美股有所谓的“七姐妹”,日经指数当年也是被几家大财阀企业牢牢掌控。这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——资本集中化、头部效应固化。这玩意儿就像封建王朝后期,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,朝廷的税收越来越依赖那几个大地主,普通自耕农要么破产,要么就成了佃户。皇帝看着国库好像还挺充盈,但整个社会的根基其实已经被蛀空了。当指数的涨跌,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、和绝大多数股民的账户收益脱钩时,这个指数,就从一个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异化成了一个纯粹的、用于稳定情绪的“安慰剂”。
所以,现在这个局面,我们该怎么看?本质来看,这是一个信号,但不是冲锋的信号,而是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信号。它告诉我们,普涨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,未来是“结构性”的天下。这词儿听着高大上,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有的人吃饭,有的人买单,而你很可能就是那个买单的。在这种“预制菜”行情里,你以为吃的是盛宴,其实你只是那盘菜本身。
说到底,我们这些小散户,能在这种宏大的叙事里干点啥?可能也就是贡献点交易量,然后坐在屏幕前,一边看着指数高歌猛进,一边看着自己的账户原地踏步,发出一声源自灵魂深处的感叹。这可能就是投资的“祛魅”吧,扒开那层光鲜的指数外衣,里面还是那个熟悉的、乱哄哄的草台班子。
也罢,看懂了这出戏的本质,也就没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了,平常心,平常心,毕竟我们股民,也就只能靠精神胜利法支撑了。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票配资博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