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创作背景
这首词创作于黄庭坚谪居戎州(今四川宜宾)期间。当时,他因政治上的挫折被贬至偏远之地,但词中并未流露出过多的消沉与哀怨,反而展现出一种旷达、豪迈的情怀。
二、原文与译文
· 原文:
断虹霁雨,净秋空,山染修眉新绿。
桂影扶疏,谁便道,今夕清辉不足。
万里青天,姮娥何处,驾此一轮玉。
年少从我追游,晚凉幽径,绕张园森木。共倒金荷,家万里,难得尊前相属。
老子平生,江南江北,最爱临风笛。
图片
· 译文:雨停后彩虹若隐若现,秋日天空清澈如洗,山峦被雨水浸润后如女子新画的黛眉,泛着青翠的光泽。月亮中的桂树枝繁叶茂,谁能说今晚的月色不亮呢?晴空万里之下,嫦娥在哪里,她驾着一轮明月驰骋长空。少年人跟从我一同游玩,夜晚凉爽之时,走在幽深的小径上,走在张园茂盛的林木间。一同倒满金荷杯,家在万里之外,难得在酒杯前开怀畅饮。老夫子我一生,走遍江南江北,最喜欢临风吹奏的曲子。
三、词作赏析
· 上片写景:开头三句“断虹霁雨,净秋空,山染修眉新绿”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景象,彩虹挂天,秋空如洗,青山如黛,展现出一种开阔、清新的美感。接着写赏月,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,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。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,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。嫦娥驾驶玉轮的想象更是别开生面,将传统的嫦娥形象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解放出来,展现出一种豪迈、奔放的气概。
· 下片记游:描述月下游园、欢饮和听曲之乐。“年少从我追游,晚凉幽径,绕张园森木”三句以散文句法入词,渲染环境,交待游玩时间、地点,为下文具体记游作铺垫。“共倒金荷,家万里,难得尊前相属”几句具体写饮酒,豪气十足。“老子平生,江南江北,最爱临风笛”几句将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,展露了词人不以贬谪为意、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怀。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,“孙郎微笑,坐来声喷霜竹”,具体写吹笛,孙郎感遇知音,喷发奇响,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。
四、词作风格
这首词以惊创为奇,其神兀傲,其气崎奇,玄思瑰句,排斥冥筌,自得意表。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,显示了黄庭坚不惧人生坎坷、世事艰险的旷达胸怀。他自诩此篇“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”,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博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